服务电话
15102865871

养老院查询:

查询

位置:首页—养老动态—行业动态

会员中心

登录中心

用户名:

密码:

行业动态

郑秉文、左学金共话中国健康养老产业未来大发展

发布时间:2019-12-30 08:08:41

\

嘉宾合影

9月20日上午,“2019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讲坛第一期”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活动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工作局、上海自贸区陆家嘴管理局、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上海股权投资协会和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主办,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联合主办,特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上海市老年学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常务副院长左学金作主题报告。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李扣庆,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甘为民,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委员、副总裁张凤明,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年金总监李连仁,平安好医生医疗运营副总裁兼在线医疗事业部总经理行凌伟以及来自政府和监管部门、金融界、企业界、商会、协会、高校、研究机构共约500位嘉宾出席活动。活动现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李扣庆,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甘为民,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委员、副总裁张凤明四位嘉宾共同启动“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讲坛”。

领导致辞

\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李扣庆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李扣庆在致辞中表示,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已经达到了17.88%,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1.94%,这意味着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即将步入深度老龄化,预计204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20%,将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讲坛,主题突出的不仅是养老,而是“健康养老”,一是要让老龄人员有高质量、有品质的老年生活,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基本生存;二是这个产业本身也需要健康发展,需要有优秀的人才和好的理念投入其中。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作为高端财经人才培养基地,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到这样一个关系民生质量的非常有意义的事业中去。我们很高兴的看到已经有越来越多优秀的校友介入到健康养老体系当中,积极投身到中国社会老龄化所带来的重要发展机遇当中。他们很多投身在健康保险这个领域,也有很多在为健康养老提供融资的支持、医疗健康方面的支持。学院将和众多的合作伙伴一起,从人才培养,从学术研究等等角度,积极支撑健康养老体系的建设,为全国建设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尽微薄之力。



\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甘为民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甘为民在致辞中表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覆盖”的目标已经实现,“多层次”的需求逐渐凸显。在养老和医疗健康领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与此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亟需我们构建一二三支柱均衡发展的养老金体系,建立并完善涵盖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养老服务体系。中央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需要实现两大转变,一是由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人民健康为中心,从注重治病到重视防病,全面推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等健康管理举措;二是行业的定位由政府主导、民生事业为核心,到政府积极引导,鼓励民营参与,民生事业与服务产业发展并重的转变,养老健康大发展的黄金期已经来临。

作为原保监会批准设立的国内第一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平安养老险一直是国内养老健康产业的开拓者、引领者。在企业年金、团体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个人养老保障产品、职业年金、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等众多养老创新实践中,平安养老险始终保持了首批实践、份额领先,积极助力国家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并积极开拓健康管理领域,一是在员工福利保障方案中积极引入各种健康管理工具和服务;二是承办全国数十个城市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在上海、深圳等地推动医保个人账户保险、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等;三是承办江苏南通等地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是国内有效经办时间最长的商保公司之一,实现了全流程、全方位、全环节承办。未来,平安养老险将继续坚持服务导向、需求引领,全面推动养老健康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委员、副总裁张凤明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委员、副总裁张凤明在致辞中表示,健康与养老既是作为国家“十三五”规划中重点解决的社会问题,也是近年来经济关注的热点和增长的爆发点。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表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多项举措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在“银发潮”的影响下,上海作为中心和窗口,如何前瞻性地思考康养产业的未来趋势、以及化解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平衡的矛盾显得尤为重要。

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是组成养老保障体系的三大支柱。随着基本养老保险压力增大、覆盖率低,企业职业年金及个人投保的渠道逐步扩大,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不断开拓创新、始终走在行业的领先位置。据了解,平安养老不仅在17个职业年金项目中全线中标并名列前茅,在年金运营及管理中也不断创新完善服务体系和年金系统,为以老年群体为主的客户提供更贴心、便捷、高效的服务。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作为新华社的直属机构,是新华社和上海市政府战略合作的重大成果,拥有得天独厚的信息交流优势。中心将充分发挥资源、品牌、渠道和媒介等多方面优势,聚焦康养产业未来大发展,打造国内康养产业创新思想与舆论策源地,为国家和社会康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



主旨演讲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

郑秉文表示,当前我国养老险制度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时期,也面临着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如何投资管理养老基金等问题,亟须进行有效的顶层设计来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体制改革采取的是全方位改革,实施的是一揽子解决方案。加拿大养老金计划”(CPP)1997年改革是在预期寿命延长和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CPP面临严重可持续性挑战时进行的,从这个角度讲,加拿大养老金“1997改革”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加拿大养老金计划”缴费率不断提高。为了降低子孙后代过高的费率和保持竞争力,加拿大在“1997改革”中就设定了一个可以持续百年的9.9%“永恒费率”,其一揽子改革包括三大举措即快速提高费率形成一只基金、建立高效的投资公司、降低待遇水平。“1997改革”精准地处理好了“永恒费率”与“现收现付率”的关系,精心地处理好了“永恒费率”与“资产/支出比”的关系,为加拿大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打下了百年基业。

“充分筹资”带来的“DB型部分积累制”突破了传统的DB型现收现付制养老基金的投资信条。从本质上讲,CPP“DB型部分积累制”的筹资方式还是由工作一代缴费,支付给退休一代,加强代际团结是改革的目的;每人缴费并未形成对应的个人养老金资产,这种没有对应性和密切联系的缴费在资金池里相当于某种税收,且“已筹资债务”(实际资产)只占全部养老金债务四分之一左右,因此,CPP的现收现付性质并没有明显改变。在“1997改革”创设的“DB型部分积累制”基础上,“2018改革”建立起的规模较小的“DB型完全积累制”加入进来,旨在提高CPP的可持续性和替代率,将加拿大模式的“DB型部分积累制”推向一个新境界。“附加CPP”展示的“DB型完全积累制”颠覆了“完全积累制”只能与DC相结合的传统,首次完整地给出了“DB+完全积累制”的蓝图设计,并提供了未来75年的精算预测。加拿大“附加CPP”的“DB型完全积累制”与1981年智利首创的“DC型完全积累制”具有同样的重要历史地位,它不仅为养老金经济学提供了一个新范畴,也为各国养老金改革多提供了一个选择。

加拿大创新的“基本CPP”使“林德贝克假想”变成现实,尤其是,“2018改革”运行的“附加CPP”设定的2%的永恒费率和30~50的资产/支出比,完成了DB与完全积累制的交叉结合,实现了“DB型完全积累制”,填补了林德贝克分析框架上III点的空白。

林德贝克的分析框架和加拿大的改革案例至少给我们如下三点昭示:第一,纯粹的DB型现收现付制不断自我更新和升级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吸纳II点、III点或IV点的因素向混合型制度过渡是一个趋势。第二,提高筹资程度的积累制有两个顶点,其中,III点是非精算型的,IV点是精算型的,它们的投资模式是不同的。第三,加拿大1997年以来为CPP创设的“DB型部分积累制”也将面临严峻挑战。一是来自国内和国际的市场风险。二是它需要一个高效的投资主体和投资体制。

20年的实践证明,加拿大“1997改革”愈发显现出其顶层设计的优越性,愈发让世人看到精算的妙处所在,愈发体验到改革后制度可持续性的无穷魅力。第一,养老金改革一定要以精算为基础。第二,养老金改革一定要体现契约精神。第三,养老金改革一定要富有牺牲精神。第四,养老金改革一定要讲究策略方法。第五,养老金改革一定要重视部际协调。第六,养老金改革一定要注重社会宣传。第七,养老金改革一定要敢于政治担当。

当前我国养老基金存在规模小,投资规模更小两大困境,造成困境的原因,横向看,“城镇职工”、“城乡居民”)、 “机关事业单位”三个制度分割运行,行政管理相互割裂;纵向看,“城镇职工”5.09万亿分散在全国上千个县市行政区域,“城乡居民”0.73万亿“散落”在全国几千个县级统筹单位,“机关事业单位”0.61万亿分由几十个省级行政管辖之中,这种“碎片化”的行政管理方式使之进入投资系统十分困难。

关于中国养老基金4.0的改革路径,一是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高养老金可持续性的重要性、改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横向公平性的重要性、纵向公平性的重要性、不应用1.0的思维来处理4.0时代的养老金制度。另外,公平性依然有赖于投资,加拿大的案例说明,加拿大人之所以四代人一个缴费率,这就是代际公平,也就是说我们的公平性依然有赖于投资,不仅仅我们的可持续性有赖于投资,公平性也有赖于投资。

第二,应建立一个协调机制,加快基金归集的速度。比如全国社保基金应该“走出去”,到各省,到基层去做路演,说服各省。再比如说全国社保基金应该为不同的省份和不同的需求,提供更多的产品,提供更多的选择,满足地方各种不同的需求。再比如说全国社保基金应该为地方提供分省的精算报告,让其心里有底,明年流动性需要多少,后年是多少,这样的话,多余的资金就可以委托进行投资。

第三,第一支柱养老基金尽快提高统筹层次,有三个改革图,第一个改革路线图,分三步走,建立中央调剂制度,2020年实现省级统筹,最终实现全国统筹。第二个路线图,建立了中央调剂制度,2020实现了省级统筹,如果在较长时间不能实现全国统筹,可否在基金沉淀集中的省市实施以省市为单位进行投资?第三个路线图,采用“小三步走”的策略安排,第一小步,“机关事业”的养老基金增长迅速,管理比较规范,统筹层次是省级,全国几十个统筹单位上解资金的效率肯定要高于“城镇职工”,更高于“城乡居民”,因此,应尽快制订时间表,让“机关事业”与全国基金理事会先行签约的“小目标”,早日进入到投资体制,早日减少负利率的损失。第二小步,尽快建立中央层面的协调机制,争取在2020实现省级统筹目标的同时,实现“城镇职工”的投资目标。第三小步,应将“城乡居民”的投资问题提到案头,加快研究制定“城乡居民”的资金上解机制和方案,早日实现“城乡居民”进入投资系统的制度目标。

创设养老基金,建立“外汇型”主权养老基金。我们的外汇储备超过了全球总量的1/4,这么大的量,应该还汇于民,让主权养老基金到国外投资,实行全球资产配置,将它的投资收益拿出一部分来补偿我们这一代人、两代农民工为改革开放做出的付出。

第五,尽快划拨国有资产的步伐,在一个月之前,又有6100亿人民币从35个央企里面划拨给全国社保基金了,这个非常好,我们应该有个时间表。

第六,应尽快提高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基金的参与率,实施“自动加入”制度。实行“自动加入”是大势所趋。

第七,尽快赋予第三支柱养老目标基金的税优基金。

第八,尽快扩大第三支柱税优养老保险的试点,具体包括提高税前列支比例、取消投资收益的税收、降低领取阶段的纳税比例、大大简化税收抵扣手续等。

\

上海市老年学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常务副院长左学金

上海市老年学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常务副院长左学金提到,为什么中国二十多年前不讲养老产业?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老龄化。200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是7%,2018年是11.9%。2050年以后,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30%到40%的人口是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2018年日本是28%,日本已经非常老了,未来的中国比现在的日本还要老,当然未来的日本比未来的中国可能更老,日本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可能会超过40%。当然到那个时候,老年人年龄的标准要提高了,否则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年数太多,养老金没法发了。老龄化的趋势是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家庭规模缩小。

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与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率,称为人口的“潜在支持比”(potential support ratio)。“潜在支持”表示平均有几位劳动年龄人口来负担一位退休人员。人口老龄化意味着潜在支持率的下降。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体制支持比”或“制度支持比”(system support ratio),即参加养老保险基金的缴费职工与领取养老金的退休人员的比率。同样,人口老龄化也意味着缴费职工相对于退休人口数量下降,养老金的财务压力增大。

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体制支持比”,2000年是3.3,或者说有3.3个职工负担1位退休人员,2018年已经降到2.7左右,即平均2.7个职工负担1位退休的。到2060年,大约只有1.2个职工负担1位退休的,中国养老金维持收支平衡就会成为问题。在“体制支持比”下降的情况下,维持收支平衡有几个办法。一个办法是降低养老金的收益水平或养老金待遇;另一个办法提高在职职工养老保险缴费率;当然也可以是两者的结合。但是无论降低养老金待遇,还是提高在职职工的缴费率,在政治上都是比较困难的决定。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其他办法,就是深化改革,如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的投资回报率,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与率,提高养老保险的公平性和效率,以及要实现基本养老金的全国统筹等。

关于养老金隐性债务(Implicit Pension Debt, 略作IPD),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文献。最早是世界银行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的IPD做了一个预测,后来发表了几项不同研究的预测。最近的几项研究结果表明,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内,IPD的累积数量将达到中国近一年的GDP或更高。未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IPD的预测值可能变得更大。

另外,家庭小型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现在中国家庭的规模越来越小,子女对老年父母养老的作用越来越小,老年人对社会养老的依赖越来越大。而依赖社会来养老,年青人就更不愿意生孩子了,这样就成为一个循环。这个循环对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威胁,因为在一个人口中,如果每对夫妇生育不到2.1个孩子,我在说话,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长期下去,这个人口就会逐步缩减乃至灭绝。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几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现在日本和韩国的生育率非常低,所以他们非常担心人口不可持续。中国可能在本世纪末也会面临这个问题。根据北京大学研究团队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这个调查覆盖了全国30个省,每两年做一次45岁以上人口的调查。根据2015年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比较在不同时间出生的完成了生育年龄的妇女,她们曾经生育的子女数的变化情况。2015年调查时80岁的老年人(1935年或以前出生的),曾经生育过5.29个孩子,可以看到随着年龄的下降,曾生子女数也不断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2015年45岁到49岁的年龄组的妇女,平均只生育过2.03个小孩。今后还会进一步下降,因为现在总和生育率只有1.5或更低。那么未来妇女的生育率会不会回升呢?左学金表示,生育率很难回升,因为生育率下降是现代化进程所推动的,这个现代化进程包括城市化、工业化、后工业化、社会保障越来越普及和完善、妇女文化程度提高,妇女就业率和劳动收入提高、孩子的教育投入越来越大,住房成本上升等。这些趋势如果不发生方向性改变,生育率就不会发生方向性逆转。现在东亚地区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的台、港、澳,是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2018年韩国的总和生育率已经降到1以下。这些国家或地区都受到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特别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所以孩子的教育成本很高,只能减少孩子的数量,用孩子的质量来替代数量。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养老产业就应运而生了。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产业的需求不断增长。中国未来的老年人将比今天的老年人受到更好的教育,拥有更多的收入与财富。但是中国的一个国情是,老年人口收入与财富分配的基尼系数比中青年还要大,他们拥有的收入与财富的不平等程度中青年比中青年高。所以,未来老年人的需求是更加多元化的。讨论养老产业时要重视区分不同的老年人群,服务低收入老人的养老产业和服务高收入老人的高端养老产业有很大不同,政府的相关政策也不一样。

为什么老龄化会推动老龄产业发展?年龄是影响个人消费的,每个人的生命周期在不同阶段消费的主要内容是不一样的。从医疗来看,死亡率变化很大,新生儿、婴儿的死亡率比较高,1个月、1岁以前的死亡率比较高,此后开始降低,大概到13、14岁的时候死亡率最低,然后开始逐步升高。所以医疗服务的需求是随年龄变化的,老年人的医疗消费一般是中青年的三到五倍。老年人对长期照料和护理的需求比较大。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中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为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18.3%,这些老年人都需要不同程度的照料。此外,还有一些其他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随年龄变化。学龄儿童对教育的需求很大,大量的财政性经费投入到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中。买汽车、新潮手机或个人电脑等电器的主要是中青年人。中青年对住房空间要求比较大,老年人对住房空间的要求相对不大,但是要求更加接近城市基础设施,有更好、更加便捷的服务。

人口老龄化会从需求侧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因为需求随年龄变化。人口老龄化会增加对医疗、长期照料与护理的需求,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学龄儿童的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的需求。中国有一些希望小学已经合并或关闭了,因为现在每年出生人口比上世纪六十年代要少得多。中国人口在未来5-10年内将开始负增长,首先会对农村与部分小城镇的住房需求产生冲击。

由于需求侧的变化,对于养老产业会带来很多发展的机遇。左学金归纳为:老年的医疗保健、康复医疗、预防保健,包括相关服务,也包括药品、器具。生活照料包括相关服务与用品。养老地产,包括许多老年人集中居住的养老社区,以及位于城市社区的老年公寓、以及照料护理设施用房等。养老金融,包括养老相关的商业保险、信托、理财服务。日本学者小川教授在演讲时提到日本要开发第二次人口红利,强调的是老年人要学会理财。智慧养老,信息、数据服务、人工智能,最近杭州由机器人来提供服务,当然还只是实验性的。老年文化,老年教育、培训、休闲旅游。满足老年人需要的其它服务和产品,老年人可能有特殊的需要,每个企业都可以动脑筋来开发。

再来谈一下,老年产业的回报率。现在很多企业都要进入养老产业,应该关心回报率的问题。左学金认为,不能说养老产业回报率是高还是低,要看哪一类养老产业。养老产业当中的创新活动,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与技术创新等,可能有较高的回报率,当然风险也较大。商业模式创新如互联网+养老服务等,技术创新如原研药开发,最近有关于防衰老的针剂的报道,说打一针头发变黑了,希望这个针能变得便宜,大家都能打,能延年益寿。新的医疗保健技术,包括康复、人工智能这些东西,带有技术创新的东西,可以有专利的或者有技术诀窍,可以有比较高的回报率。中国有很多中药,保健的功能是确定的,比如说丹参、绿茶中的茶多酚等,能不能做一点研究开发。但是如果是传统的养老服务,最终利润是比较微薄的。

在谈到“养老产业要发展好的核心是什么?”左学金表示,政府做什么,让市场做什么,要界定得清楚一点,如果界定得不清楚,政府包揽得过多,会对社会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按照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政府是包揽过多会越来越力不从心,所以还是要动员社会力量一起来做好养老产业,能放的尽量放。外部性较大的服务,可以由政府来做,或者政府筹集资金来购买服务。比如说政府要发挥托底作用,但能够让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来做的那些养老产业,政府要尽量放开。

一个相关的问题是定价的问题。中国一些民办养老院难以维持,因为政府对价格的控制较多。要让价格机制发挥作用,就不能人为地压低价格,因为这样会造成供给不足,造成短缺。价格要由市场来决定,对部分消费者政府可以补贴,但政府不能压低价格,让养老产业相关企业来承担成本,因为这样会造成供给不足。

另一个问题是如果要加快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就要降低第一支柱养老保险的强制缴费率。为什么中国政府出台了很多鼓励政策,但是第二、第三支柱发展还是非常有限?现在只有百分之几的参保职工参加了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左学金表示要加快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就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第二是降低社会统筹养老金的强制缴费率。现在中国社保的强制缴费率还是太高,如果把公积金算进去,全球第一;不算公积金,全球第四、第五。

最后,左学金谈到社会企业的概念问题。养老企业现在中国是两分法,要么是营利的,什么税都要交;要么是非营利的,不缴税,但有很多限制。在国外有一个社会企业的概念,介于营利和非营利之间的。社会企业是指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的营利的企业,但它营利的水平可能比较低,在这个情况下,政府从财政补贴和税收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养老产业很多是属于这一块,在政策上应该强调要有一些社会企业。



\



圆桌环节

\

圆桌现场

上海市老年学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常务副院长左学金,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年金总监李连仁,平安好医生副总裁兼在线医疗事业部总经理行凌伟,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委员、副总裁张凤明以“让人民退休生活更美好——养老第二支柱的作用”为主题进行了圆桌讨论。

\

上海市老年学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常务副院长左学金

上海市老年学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常务副院长左学金表示,企业年金作为养老第二支柱在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多支柱养老保险体制的重要支柱。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覆盖面较小,这主要是因为第一支柱的强制缴费率太高,留给企业年金发展空间太小,因为企业与职工能投入养老保险的资金毕竟是有限的。

养老金第二支柱保持可持续性的关键在于要有较好的回报率和一定的安全性。为取得比较高的回报率,投资组合的范围可以更广一些。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有较高的回报率也会使第二支柱更有吸引力。目前我国养老金第二支柱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在养老保险体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我国资本市场还是需要深化改革,促进资本市场更加健康地发展,提升中国资本投资的回报率。同时要更有效利用信息科技手段来更好地配置养老金资产。



\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年金总监李连仁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年金总监李连仁表示,企业年金刚刚走入第二个十年的发展期,配合国家养老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可以预见,养老保障第二支柱的作用会得到更大的认可和政策支持,企业和员工参与企业年金的覆盖面将逐步扩大,企业年金基金将在万亿基础上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年金管理机构将进一步向专业化发展,以养老险公司为代表的专业机构将成为主流,投资收益将成为年金基金增长的重要来源,为个人退休养老积累更多的基金。



\

平安好医生副总裁兼在线医疗事业部总经理行凌伟

当提及未来养老保险年金投资相关话题时,平安好医生副总裁兼在线医疗事业部总经理行凌伟女士谈到,第一,在充分了解养老第一、第二支柱不足的情况下,个人要有清晰的养老规划,择优选择好的产品对未来的养老进行投资、组合,才能更有效地改善退休后的生活质量。第二,在顺应信息经济时代的潮流下,企业年金投资是个保值增值的不错选择,现在参与者少,各年金企业要利用互联网让员工的选择变得更加透明,避免做冤枉的投资。

科技创新与健康养老的结合是大势所趋。在医疗和金融科技的帮助下,人们对养老保险的投资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投资回报,更重要是锁定个人最担忧的老年面临的医疗、陪护、健康管理等未来最可能耗钱的刚需服务。平安好医生这几年一直致力于AI医生的开发研究工作,其中包括私家医生、24小时老人陪护机器人以及现代华佗等医疗创新服务,都将为未来养老支柱产业提供巨大动能。



\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委员、副总裁张凤明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委员、副总裁张凤明在谈及养老投资的重要性时表示,养老是每个人都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加上在目前通胀的背景下,现存的货币是在慢慢贬值的,因此投资养老保险是一个相对长期并且稳定的选择。除此之外,人们在退休后面临的各种疾病管理都是直接与医疗和养老挂钩的,基于投资回报率的考虑,养老保险投资是今后健康与养老产业的重点。

从未来发展角度看,将来中国可能90%的人在居家养老、7%在社区、3%在机构。智能化的设备和通讯工具应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围绕养老的人群配置医疗资源,从而解决就医、看病、护理的基础服务。在这方面,平安养老通过整合保险、健康以及AI人工智能医疗平台建立的生态链条是市场上值得借鉴的创新手段和不可或缺的服务方案。
 

\
 

上一篇:生态康养和老年旅游 继续成为新的消费特色

下一篇:进博会呼应中国“银发”需求 康复保健产品亮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