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电话
15102865871

养老院查询:

查询

位置:首页—养老动态—行业动态

会员中心

登录中心

用户名:

密码:

行业动态

日本养老企业为何在中国落地难

发布时间:2019-11-17 07:46:07

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早在1970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据日本总务省统计,2017年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占据总人口的27%,是目前世界上老年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经过近40年的摸索,日本也早就建起了从社会保障到老年服务等相对完善的养老体系。在日本,养老产业又被称为“银发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生态,产业链上的企业和专业机构众多,并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经营特色,尤其是日式老年护理服务业,成为了最具日本特色的老年服务产业。

\

随着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成熟的而发达的日本“银发产业”自然将目光投入了这一未来潜力巨大的市场,国内也有不少机构开展了与本日养老机构的合作,但占据地理接近、文化相通等优势的日式养老,是否真能近水楼台,在中国打造出一片天地,从目前的来看,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中国市场并不“简单”,日式养老恐水土难服

与日本的产业发展环境相比,中国的养老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日式养老想要有所作为,还需要迈过以下几道难关:

第一难:传统观念难以转变,消费需求有待培养

虽然老年人的养老已经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但传统的思想观念、文化观念对老人生活习惯的影响仍然深重。“积谷防寒,养儿防老”在中国流传千年,“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一直为人们所渴求和向往。由于家庭成员长期生活在一起,代际之间比较协调和融洽,年轻的供养老的,年老的帮助年轻的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种家庭养老形式在供养双方心理上都能被接受。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有95%的老年人不愿住养老机构,即使是孤老,也有80%不愿意去敬老院。而儿女们把父母送入各类养老机构,也面临着被社会舆论指责的各种压力。因此,尽管迫于各种现实情况,养老机构在中国正越来越受欢迎,但真正主动为自己谋划老年生活,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服务产品的老年人不多,这些都限制了老年服务产业多样化的发展,而日式养老的特点和优势,正是体现在其为不同需求人群提供针对性服务的能力,国内市场了解日式养老的服务特征和优点还需要时间以及市场培育。

第二难:国内养老政策与法规不完善,缺少产业扶持

在日本,养老企业能够取得成功,很大一部分得益于日本完善的养老政策及健全的法律制度。日本的养老保障法律体系不仅有综合性的社会保险法,也有单行的养老保险法律以及伤残、介护等一系列单行法律法规,这一系列的法规最大程度避免了企业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时候出现的意外风险,保障企业的利益。其次在政策层面,日本通过专项拨款、补贴、税收减免等措施给予养老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使得日本企业收益得到保障。

而在中国,由于老龄化发展时间较短,相应的法律体系及政策均不完善,日本企业进入中国后难以应对复杂的国情以及运营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导致日本养老企业在国内运营成本高昂,而较高的服务费用又难以打开市场。

第三难:产业生态环境不一样,阻碍业务发展

日本养老服务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国内完善的养老配套环境,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日本有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日本从2000年开始,推出了专门的介护保险,65岁以后如有介护需求,个人只需承担费用的10%,这大大降低了日本个人养老服务的承担压力,而数据表明,正是由于介护保险的推行,日本迎来了养老服务业的大发展,市场规模增长了近3倍;二是日本养老产业分工细致,产业链完善,专业化水平较高,如有直接服务老年群体的老年医疗、老年护理服务机构,有相关的老年产品设计研发、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支持等相关行业,也有老年金融、证券、保险等衍生行业,这使得日本养老企业在本国内开展养老业务时十分便利,可以整合产业链上的资源,但在中国则不行,由于国内养老产业发展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类配套企业的支持较少,限制了日本养老企业在国内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这些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完善。

第四难:缺乏行业规范及服务标准,日本企业难适应

日本的养老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及经验沉淀,已经形成一套适合其国情的行业规范。依托行业规范,众多日本养老企业制定出了一系列细致的养老服务标准,满足日本老人的各类养老需求。

而在中国,由于缺乏可参照的行业规范,又由于国情的不同,中国老人的养老需求也有所差异,这让初来乍到的日本企业很难适应,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摸索,调整,以满足监管和市场需要。

第五难:专业人才缺失,服务质量难以得到认同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目前中国有近30万养老护理员,但仅4万多人持职业资格证。在这些人群中,41~50岁中年护理人员是民办养老机构主力,其中多为农村户籍已婚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30岁左右青年人群占比很少,显然养老产业从业人员面临较大的需求缺口,且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

从现实看,养老从业人员在社会也并不被认可为专业人员,而往往被视为一种低端服务业工种,导致加入行业就业的意愿较低,限制了行业的人才流入。于此恰恰相反,要提高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行业需要大量专业化的从业人员。

养老从业人员的限制,又是导致国内养老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不被社会认可的主要原因之一,形成了难以解开的死结。

根据率先进入中国的日本养老企业的经验,前期在人员培训、设施投入等方面的投资,已经成为限制日式养老企业在中国盈利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国内养老专业产业人口的培养滞后,已经成为日本养老产业在中国良好发展的拦路虎。

第六难:国内投资方急功近利,缺乏可持续经营模式

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中,有部分为了能够迅速的铺开市场,选择了和中国的投资方合作。这类日本企业在最后大部分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的投资方急功近利。以引进日式养老机构的房地产开发商为例,他们往往将引进日本养老机构作为一种宣传和推广的手段,目前是为自己的地产项目增加卖点,而对引进的养老机构如何运营?如何盈利缺少战略规划,于是往往房子卖完了,养老机构的使命也结束了。

由于经济水平和政策环境不同,日本养老机构在国内还缺乏成熟的经营模式,导致日式养老机构成本居高不下,收费较高,超出大部分老人的承受能力范围,总体上使得日式养老在中国发展的规模还较小。

从以上几大难点可以看出,日本养老短期内要在中国获得较大的发展困难重重,完全复制和照搬更是死路一条,那当前市场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做,我们后续将继续进行探讨。
 

上一篇:我国将推行“时间银行”式养老!民政部: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推广低龄老年人服务高龄老年人

下一篇:老龄化社会呼唤更多服务 智慧养老成新趋势